尿一群同學打來問我:『你們台南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好玩嗎?』我:『蛤?什麼館?』........。
什麼時候台南有一家台灣歷史博物館我都不知道!還好,剛開幕而已啦!差一點又要被說是假台南人,哈哈。
籌備期是1999年~2007年,這段期間簡單來說就是蒐集、整理、研究史料,規劃硬體設備和空間配置,以及人事編制,並於2007年正式更名為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』。
興建動工是在2007年5月,2010年10月開放園區,2011年10月底正式開幕,迄今才一個多月,那我應該不算太慢,哈哈,重點是,開幕一年內免費參觀,大家還等什麼!快來快來!
這天去的時候天氣很差,所以就沒有拍太多建築外觀,沒有陽光,照片也不是很好看,各位同學就將就將就囉!
園區非常大,我們去的時候,美化工程還沒有完全完工,有些磚道、泥沙、雜草都還在整理,不是開幕一個月了嗎?有待改進!
整座博物館的外觀用的是現在很流行的清水模建材,感覺非常現代,但我其實沒有特別喜歡清水模,看起來太過冰冷,跟館內所要呈現台灣歷史的人文的溫暖感覺有些差距,從外觀來看,很難聯想到裡面是個歷史博物館,加上整片的灰色太陽能板,真的比較像是個科技廠。或許宜蘭傳藝中心那種古色古香的建築太過灑狗血,但確實能讓人馬上進入狀況,不過蘭陽博物館也是比較現代的設計,似乎也是頗受好評,建築風格這種東西就見仁見智囉。
再仔細一看,清水模間還有一大部份的紅磚結構,這就比較有點要走進歷史的fu了,但我沒近拍啦!
我非常欣賞屋頂上那一整片的太陽能板,南部的天氣就是超適合發展太陽能,利用太陽能發電來供應館內的用電,雖然讓博物館看起來太像科技廠,但很環保!所以還是值得鼓勵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太陽能板上有玄機,上面排列了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,從正門的大石板↓這裡可以拍到全景,我們在這裡遇到一團年紀稍長的長輩旅遊團,一下遊覽車就開始抽煙、等我們拍完照發現地上居然有煙盒...,因為旁邊沒看到有煙灰筒,所以他們的煙蒂應該也是隨地丟吧...,一個新的、好好的博物館剛蓋好,難道大家就不能好好的愛護嗎?常常台灣人覺得大陸人很沒水準、比台灣落後很多,但每每看到這種景象,就覺得自己到底有什麼資格說人家沒水準...,哎,台灣人,一起加油好嗎。
從遠處看來,館前是一片水塘,走近才發現原來有秘密通道!我們原本還想說到底要繞多遠才進得去,哈哈,穿過這個秘密通道就可以進入博物館囉!
因為現在不用門票,所以就大大方方的直接走進去就對啦!
一走進去一定馬上就被前方的車站給吸引,不過先別急,因為還有一個圓形劇場千萬不要錯過!這個劇場目前播放的影片(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換)就是簡述台灣歷史,十分鐘的影片都沒有旁白,只有背景音樂和音效,配合生動的動畫,呈現出台灣自千年前、到原住民在台灣落地生根、漢人橫渡黑水溝來台開墾、歷經數國殖民統治、到現在的生活,我覺得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無聊吧!散場時感覺大家都很無感,像佳佳就覺得動畫沒有很細緻、粗粗的畫質看起來並不太舒適,但撇開這些不講,我看到後來居然有一種快要落淚的衝動耶...,怎麼會醬!只是最後有被一個畫面打醒就是了。
看完劇場,當然就是直奔車站,這裡有台時光列車,不過要年底才開放,所以就欣賞欣賞牆面上的畫,雖然不是很擬真,但也能一窺早期台灣生活的百態。
車站旁邊有一個兒童廳,不過我並不太理解這個空間的設計為什麼被規劃為兒童廳,公佈欄上都是小朋友們從未經歷、甚至也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復古海報、廣告,廳內有一個小劇場舞台,可能有時候會有演出吧!
比較特別是,穿過兒童廳之後,這裡有一個半露天區,展示的是台灣豐富的濕地生態,有常見的彈塗魚、招潮蟹、紅樹林...,圓形隧道上停了一隻超大蝴蝶,應該也是要展現台灣是蝴蝶王國的稱號,而這個隧道也被稱作蝴蝶蛹道。
以農立國的台灣,早期農村常見的水車和龍骨車,還有和農民一樣刻苦耐勞的水牛,可能在我們這一輩的時代已經不常見了,更別說是現在,但這樣的景象,印入眼簾,大腦好像馬上就啓動,告訴我們這就是屬於台灣農村時代的意象,雖然不是共同經歷的時代,卻是我們共同擁有的台灣歷史。
一個博物館要從無到有,需要經過多少努力?其中最耗費精力的應該就屬史料文物的保存,館內也有一塊區域,說明文物搜集之後的處理程序,也看得出所有相關人員的付出和辛勞。
從大家手中募集而來的各種珍貴館藏,是不是比那些名家之作更能勾起大家心中的漣漪呢?這樣的文物展,稱之為『大家的博物館』,就是要讓台灣歷史更貼近人心。
二樓是常態展區,主要展示的主題是「斯土斯民‧台灣的故事」,介紹的範圍非常廣,甚至包含了台灣的地理環境、生態,以及由古自今的人文發展,搜集的史料文件很多,現在再看到這些數百年、數十年前的紙本,都覺得好奇妙,能被妥善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,雖然展出的只是複製品,但從這些斑駁泛黃的紙張、完全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、詞語,依然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史料背後所隱含的歷史意義和價值。[##_1C|1081344074.jpg|alt="台南【台灣歷史博物館】。"|《圖片取自台灣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》_##]
展覽主題採用多元詮釋的歷史觀,以歷史時間軸序列,穿越割裂的統治政權,表現臺灣的文化與生活。同時希望能以這塊土地為舞臺,以人為主角,建構臺灣長時間、多族群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歷程,展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。展覽使用影片、模型、造景、文物等手法,依時代分為「斯土斯民-臺灣的故事」、「早期的居民」、「異文化相遇」、「唐山過臺灣」、「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」、「鉅變與新秩序」、「邁向多元民主社會」等7單元,並以跨樓層的雙劇場呈現「展望新世紀」。
在上述的介紹中,有一段話說得很好:『以歷史時間軸序列,穿越割裂的統治政權,表現臺灣的文化與生活』,大家都知道台灣接受過非常多種的民族、政權統治,我們的土地上也共存多元種族,交互發展出非常獨特而豐富的文化,這就是台灣之所以精彩、吸引外國人探究之處,而身在其中的我們,早就將這樣的精彩視為理所當然,卻逐漸的忽視。
我很愛看WTO姐妹會,裡面常常出現一些對台灣文化研究很深的老外,當那些老外說著他們有多愛台灣、細數台灣的優點時,我都覺得感動羞愧交加...。
難怪我們需要蓋歷史博物館,來告訴大家台灣的故事。
從這裡開始,博物館出現了很多的蠟像,也增加參訪的娛樂性,有形體的東西總是能更加吸引大家的目光,不過就變得容易忽略真正有內容的史料,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好好看看這些文件和看板介紹,但往往一閃神就發現自己怎麼又一直拍照了...,真是超不上進的我。
唐山過台灣,漢人橫渡黑水溝來到台灣,從此在這裡落地生根,也與原住民產生了錯縱複雜的關係。
不過我覺得自己有比佳佳認真一點,還會稍微看看文件內容,佳佳是早就放棄了,拚命的拍蠟像,而且自顧自地往前衝...,最後又跟我說以後不要再安排這種一直拍照的行程了啦!拜託!是你自己只顧拍照、不認真瞭解歷史的好嗎?
我想最引人注目的就屬這兩個浩浩蕩蕩的隊伍,或許這是我們現在依然很常見的宗教活動,但各位同學對此認識可能不深,歷史博物館裡可是有對每一個人物分別作介紹的唷!除了那一個個有點假假、但意思到了的蠟像之外,他們的腳下都有一塊介紹板,所以也別顧著拍照,低下頭看看他們在這麼重要的宗教活動裡各司何職吧!畢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宗教活動可都是深深地影響著大家的生活。
↑化身官將首的蠟像們,超真實的。
周圍還有很多展現庶民生活的蠟像,在大太陽下曬鹽、捕撈虱目魚、用牛車載運甘蔗、踩水車灌溉農田、老百姓虔誠的祭祀...,時代在變遷,台灣已經不產鹽、也不再生產蔗糖、親水公園和教育園區才看得到水車和龍骨車...,即使庶民生活大大改變,但老百姓依然認真辛苦的在為生活打拚,這是沒有改變的。
除了真人比例的蠟像,↓館內也有小巧的模型,呈現台灣的採茶產業。
一只馬關條約,時間走到日據時代,那時候的台灣快速發展,出現大量樓房,直到現在,許多城市仍保留了日據時代的巴洛克式建築,相當漂亮,只可惜能被完整保留的街道並不多,多數都已經七零八落,這邊一棟那邊一棟,美麗的雕花柱牆也被招牌鐵架破壞殆盡,這是我每次經過台南市中正路時的感覺,一種無可奈何、卻不得不的『進步』,讓人感到矛盾的失落。
這區一整排的仿日式老街裡,有許多商鋪店面,讓大家可以一窺日據時代的台灣生活。
其實後日據時代是一個悲慘的時代,前一陣子看了幾個段落的『勇士們』,正好有描述到這段時期,許多台灣人被日軍派到南洋當軍伕,一去不回,對於這段歷史,沒有親身參與的我們很難體會,日本人在台灣殖民時期,是好是壞?大家可能看法不一,戲劇裡的人物因為受到日本人的欺負所以加入國民軍,而根據我阿公的說法是,那時的台灣社會安定,日本人在台灣的建設,除了硬體,還有制度。
不過不管是好是壞,那都不是我能評論的,只是看著這些館藏文物,心中泛起一股根本不明就裡的膚淺驚嘆,感覺好比看到舊式大同電鍋、復古電影海報那樣,卻又不是那麼具體而容易理解。
脫離日治時代,阿公阿罵爸爸媽媽們走進殺朱拔毛、國共不兩立的時代,從學生們的教室、課本就能略知一二大時代的故事,但這樣活在恐懼與專制並非台灣人民所希望,於是經過多年抗爭逐漸走向民主開放。
↓激烈的反共思想,在從小教育的根基下,深刻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,連喜帖,都要宣導反共理念。
歷史博物館裡面,二樓的常設展區跨越至三樓,所以下一層展區直接跳到四樓,四樓的空間是特展,目前展出的是『古都新城神仙府‧台南府城歷史特展』、『看見歷史』和『百年生活記憶特展』,因為博物館根落台南,首次特展當然要以府城為主角囉!
在參觀博物館時,對於『博物館』我有一點小小的看法,例如蘭陽博物館,單一地區的博物館絕對是比廣泛的台灣歷史博物館更深入,但豐富性相對較低,而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內容非常豐富,但其實有一些距離太遠,我指的是地理位置而非年代距離,看了並不會有太大的共鳴,因為我是台南人,對於和台南相關的史料就會比較有感,其他地區的史料就會經過得比較快...。
在『古都新城』特展裡,看到以前的大東門城、府中街牌坊的照片,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南人感到很驚奇,因為實在和現在差太多了,在這種今昔對比中,一點一滴的增加對這個城市的想像和感情。
展館的呈現方式非常多元,紙本文件、蠟像、劇場、小電影院,還有投影設備直接將府城的古蹟投射在烏漆抹黑的牆面上,難怪這個展區會這麼暗,走到這裡的時候終於恍然大悟。
特展裡還有很多互動式的遊戲和設備,像是這個『府城美食大挑戰』,考考大家滷麵裡頭應該放那些東西,我玩了三次居然還是沒答對...。
實體的傳統扁擔陳列,加上投影的屋舍、和動態的百姓生活,表現出各行各業,讓整個呈現更加活潑。
↓下圖右上,拿起話筒,把手移動到白色的羅馬拼音板上,話筒就會發出聲音,讓大家猜猜這些羅馬拼音代表的台語是什麼。
↓我們在玩這個『班兵任務』時,導覽人員一直隨侍在側,應該是超怕我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吧!這石頭真不是普通的重,加上施力點不對,腳沒辦法放在最佳施力點,所以很難搬起來。
歷史雖然過去,卻不曾走遠,在臺南,關於府城歷史的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觸覺,仍瀰漫、遍佈在臺南這個古都,讓生活在臺南、來到臺南的人一踏入這個空間,便能有所感知。也就是說,歷史仍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存活著,仍然持續的與現代人作對話(history speaks to you),也持續的被現代人應用或轉化這些認同與歷史感受。城牆雖然早被拆除,但我們似乎看到城牆在某些時候仍橫亙在府城四周,人們仍試圖重新砌起無形城牆,以復原、延續府城人的歷史與認同。
看完介紹,有一種想哭的衝動,我!愛!台!南!或許這也是台南一直被封為文化古都的真正意涵吧!
『看見歷史』的特展主題性我比較抓不出來,唯有一個地方,看了官網介紹有一點點了解,在入口處一進來的空間,掛了非常多幅台灣地圖,都是16-19世紀流傳下來的西洋版古台灣地圖,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確認的形狀,那是以前世界看台灣的樣貌。
其他就蠻雜的,有『蚵女』海報、官府的立牌、衣服、政治人物的公仔,還有2010年第一屆大台南市長的報導。
↓『百年生活記憶特展』,這裡就是屬於比較討好觀眾的展區了,但當然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,就連嗶啵公仔都被供在這裡!
↓下圖左是跨樓層的電影院,右邊是從四樓俯瞰二樓的常設展區。
一路上幾乎都分道揚鑣各自拍照的我們兩個人,最後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,立即把握僅剩的一絲絲時間到處合照,才拍了幾張,時間逼近五點!館內的人員已經在柔性驅離了...。
於是在一陣慌亂之中匆匆結束了今天的歷史文化之旅,不過沒關係,反正開幕一年內都免門票,隨時都可以再去。
帶大家粗淺的瀏覽過台灣歷史博物館,文章裡面夾雜了太多我個人的想法,我相信每一個人到這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東西真的很多,若真要仔仔細細的來趟深度之旅,我想一天絕對是不夠用的,因為這裡太多的史料和文物、太多我們應該認識的歷史和文化,絕對值得每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人探訪,來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和價值的認同。
台灣歷史博物館: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(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),兒童廳開放至下午4時30分(入場時間至下午4時)。
休館日:每週一(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翌日休館)、農曆除夕及年初一、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、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。
※101年10月28日前免費參觀!